近日,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同弓鄉(xiāng)大寶山胡柚合作社的基地里,來自中國農業(yè)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鄧燕從埋置在地下的雨水收集器中提取水體樣本,送到實驗室進行數據分析,以進一步了解降水對胡柚生長和胡柚
碳排放的影響。這場前沿科技與傳統種植業(yè)的碰撞,意味著常山胡柚產業(yè)價值鏈開始從經濟效益向生態(tài)效益延伸。
2023年3月,中國農業(yè)大學資源與環(huán)境學院教授張衛(wèi)峰帶領一批由碩士生、博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入駐常山,開展果園碳賬戶的研究工作,鄧燕是團隊的一員。據張衛(wèi)峰介紹,果園生態(tài)系統與草本植物生態(tài)系統相比,單位面積碳固定量更高、人為可控性更強,減碳固碳潛力巨大。“常山有胡柚種植面積10萬畝,年產量12萬噸,是果園碳賬戶研究的最佳實踐基地。”張衛(wèi)峰說,2023年3月,胡柚施春肥后,他在同弓鄉(xiāng)選擇了樹勢、地勢較好的近2畝多胡柚林作為實驗樣本,將120棵胡柚樹劃分成30個研究單元。
鄧燕介紹,在整個果園生態(tài)系統中,土壤是最大的有機碳庫,是評價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,生物量碳庫包括根、干、枝、葉和果實。在果樹生命周期中,枝、干等生物量穩(wěn)定增加,是重要的長期碳庫。果實是一種流動性碳庫,隨著果實采摘,碳從果園中流失。葉片落到地面分解后,碳回歸土壤,而修剪的枝葉如移出果園,則碳流失,如留在果園中自然分解,就是一種長效碳庫。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通過單因素實驗法,集中在固
碳減排、養(yǎng)分動態(tài)以及土壤調酸等方面。
為了確保實驗數據的可靠性,一個完整的實驗周期要從胡柚施春肥到開花期、幼果期、膨果期直至成熟期,方能得出胡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結論和計算公式,這需要一段時間。但鄧燕通過日常觀察和調研發(fā)現的一些問題,對指導果農科學種植上已產生了效果。“比如傳統觀念是‘施肥越多,產量越高’,我們的研究結果是過量投入肥料會導致果實品質下降、土壤質量降低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。”因此她建議果農將每公頃500千克的氮肥使用量降至每公頃300千克,據色譜氣象儀監(jiān)測分析氣體樣本的結果顯示,此后氧化亞氮的排放有了明顯的減少。
“胡柚全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計算將為農業(yè)碳賬戶系統建設提供一個新樣本,為后續(xù)農業(yè)
碳匯、
碳金融等產品開發(fā)提供數據支撐。”浙江省雙碳服務促進會副秘書長鄭銳鋒表示,通過文獻總結和田間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柑橘果園碳排放的核算方法,對探索果園碳減排
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,可以實現系統減排與農業(yè)增效的“雙贏”目標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